28.4.13
1.1.09
瘋祭舞台2009「何必館」系列1 : 一枱壞女人
有關瘋祭舞台「何必館」系列:
「何時何故,何必何曾!何以何哉?遂行館以安頓緣何之心,必藝行於何!」
由何應豐作召集人,以不多於六名的創作、表演及製作人組成的「小團隊」,混合「老、中、青」三代非常人馬,相互作身份跨界,由零開始,六上六落、六出六合的姿態,深化表演內涵,提昇對特設文化議題的反思和叩問,集體創作及建構兼容歷史、文學、社會、藝術及當代文化脈搏的「多媒體多語系」舞台作品。
《一枱壞女人》 故事簡介:
一位踏上三十命途的女人,一日回家探訪,母親突然失蹤,只剩下一台未了的麻雀局……一生討厭打麻雀的她,發現自己不知明的墮入母親更年期的無底抑悶,茫然若失間,分別走進「雀局」四方,默默干預一場又一場「女人爭戰」之中,一下子過去、現在、將來穿梭麻雀枱左右上下,驚訝「女」身此間在自己靈軀裡外的輪迴……
創作班底:
林燕 (表演/文本改編/翻譯/編作)
林鈞輝(作曲/音域創作/編作/現場演奏)
阿Moon(葉卓棠)(設計/裝置/編作/舞台監督)
胡玲玲(設計/錄像/攝影/平面設計)
蕭俊傑(燈光設計/舞台監督)
何應豐(創作理念/導演/文本改編/設計/打雜)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fanaticosquare4five.blogspot.com
「何時何故,何必何曾!何以何哉?遂行館以安頓緣何之心,必藝行於何!」
由何應豐作召集人,以不多於六名的創作、表演及製作人組成的「小團隊」,混合「老、中、青」三代非常人馬,相互作身份跨界,由零開始,六上六落、六出六合的姿態,深化表演內涵,提昇對特設文化議題的反思和叩問,集體創作及建構兼容歷史、文學、社會、藝術及當代文化脈搏的「多媒體多語系」舞台作品。
《一枱壞女人》 故事簡介:
一位踏上三十命途的女人,一日回家探訪,母親突然失蹤,只剩下一台未了的麻雀局……一生討厭打麻雀的她,發現自己不知明的墮入母親更年期的無底抑悶,茫然若失間,分別走進「雀局」四方,默默干預一場又一場「女人爭戰」之中,一下子過去、現在、將來穿梭麻雀枱左右上下,驚訝「女」身此間在自己靈軀裡外的輪迴……
創作班底:
林燕 (表演/文本改編/翻譯/編作)
林鈞輝(作曲/音域創作/編作/現場演奏)
阿Moon(葉卓棠)(設計/裝置/編作/舞台監督)
胡玲玲(設計/錄像/攝影/平面設計)
蕭俊傑(燈光設計/舞台監督)
何應豐(創作理念/導演/文本改編/設計/打雜)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fanaticosquare4five.blogspot.com
14.5.08
Theatre Fanatico 2008 production
THEATRE FANATICO 2008 PRODUCTON WOULD BE A COLLABORATION WITH EX-CHUNG YING ACTRESS, SUEN WAI FONG, ON SAMUEL BECKETT'S "HAPPY DAYS." IT WOULD BE A REVIVAL OF THE WORK THEY DID TOGETHER BACK IN 1987 AT McCAULY THEATRE FOR CHUNG YING THEATRE COMPANY. AFTER TWENTY YEARS, HOYINGFUNG AND SUEN WAI FONG MEET AGAIN FOR A SECOND ROUND. SUEN WILL PLAY WINNIE AND HOYINGFUNG WILL PLAY WILLIE. IT WOULD BE A DRAMATIC DIALOGUE WITH BECKETT'S WORK, I.E. MORE THAN JUST THE WORDS...
THE PRODUCTION IS NOW UNDER WAY. YOU COULD CRUISE IN http://fanaticohappydays.blogspot.com TO CHECK OUT THE LATEST DEVELOPMENT. HO AND SUEN WOULD SHARE WITH ALL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THOUGHTS BEYOND SB'S PHENOMENAL WORK...
THE PRODUCTION IS NOW UNDER WAY. YOU COULD CRUISE IN http://fanaticohappydays.blogspot.com TO CHECK OUT THE LATEST DEVELOPMENT. HO AND SUEN WOULD SHARE WITH ALL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THOUGHTS BEYOND SB'S PHENOMENAL WORK...
7.2.08
<<過渡>>之後的過渡
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系學位一年級學生 梁家雄
<<過渡>>完結了,而我亦感到自己過渡到一個新的階段。在得到IATC的邀請,我有幸出席<<過渡>>的排練,我感到很榮幸,而且是新鮮而又令我緊張的。新鮮是因為能夠現場體會到舞臺劇的排練,緊張是因為我是一個經驗缺欠的劇評人, 所以我會害怕自己眼光短淺而未能作出客觀而理性的評論。可幸的是,IATC和何應豐導演都給予我們青年劇評人很大的自由度,令我能夠在評論的空間裹自由飛翔。我真是衷心感激IATC和瘋祭舞臺給予我和一青年劇評人,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過渡>>完結了,而我亦感到自己過渡到一個新的階段。在得到IATC的邀請,我有幸出席<<過渡>>的排練,我感到很榮幸,而且是新鮮而又令我緊張的。新鮮是因為能夠現場體會到舞臺劇的排練,緊張是因為我是一個經驗缺欠的劇評人, 所以我會害怕自己眼光短淺而未能作出客觀而理性的評論。可幸的是,IATC和何應豐導演都給予我們青年劇評人很大的自由度,令我能夠在評論的空間裹自由飛翔。我真是衷心感激IATC和瘋祭舞臺給予我和一青年劇評人,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而因為我對戲劇原理的認識,還未足夠使我能作出較專業和深入的評論,所以我所採用的評論方式,都是偏向感性的。我把自己當作一個旅人,在二個月來的排演旅程裹,去將我所經歷到的感受,書寫出來。 那些都是比較個人,和將自己當作劇場裹的一份子,即是一個參與者的體驗。
我認為劇場對於任何觀眾和劇評人來說,都是一段旅程,從而得到體驗。 演員在劇場所散發出的能量,都會使觀眾得到經歷和感受,從而得到一個不一樣的晚上,豐富了觀眾的內在,激發他們去思考生命和自身的處境。 這種直接打進心坎裹的體會,是別的媒介所沒有的。
我在過渡所經歷到的,可說是一種解放。 圍繞著過渡的,是監獄和囚犯的主題。 我望著一個個四方的監獄,漸漸地,他們都在我心裡生根。 我不禁回望自己身處的環境,我發現自己和劇中人一樣,都是困在監獄裹而不能自已。 我感到我們這一代普遍瀰漫著不安全感,各人為了找尋屬於自己身份的肯定,於是四處找尋屬於自己的根據點,結果我們變成了只能夠生活在預設的體制與價值觀之下,而情願割捨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 我想,這是每一個人也無法牽免的。 況且我們情願選擇盡快到達一個看似較為理想的國度,而忽略當中過程裹的體會和經歷。 這些看來是很理所當然,因為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到達山嶺的頂峰,我們便能夠俯視整個世界。 但其實,如果我們在過程中不能夠體會和發現,那麼我們只能夠帶著滿身的疲累和不滿登頂。 登頂是終點,但當中還包含著享受四周風光,而不只是機械式地拚命向上。
我相信只有清楚暸解地發現自己,那麼才能夠衝破心中的籠牢。 所有的不安混亂,都是外在環境所給予你的,但你用什麼的眼光去看世界,你看到的世界便不一樣。 這個過程的過渡,是屬於個人的,是需要經歷的,當中有著扎,有著放棄和失望,但克服了便能夠更暸解自己。
過渡的第一場演出裹,我坐在後座觀看旅程的終結。 在入場後,我需要經過一條陰暗的隧道,我才能到達表演現場,那就像是進入一個籠牢裹,去經歷一次囚禁的經驗。 演出內容,我在排練裹全部都看過,但當他們串連在一起,便成了不一樣的體驗。 裹面有困惑,有掙扎,有浪漫,有激情,有失落。 當一切的混亂和困惑都被發現的時候,你便因而能夠對自己身處的情況更暸解,也更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自己的前路應該怎樣走。 這是過渡所給我的經歷。
我很多謝何應豐導演給予我這次旅程的體驗,無論是導演對戲劇的堅持,對表現方法的發掘與追求,都豐富了我對劇場的暸解。 何導演要求演員參與創作的過程,能夠啟導演員去發掘自己所沒有認知的內在,這令到演員能夠呈現出一般劇場所沒法表達的輕省與自在。 演員由排練到演出,我都能夠感受他們有著經歷和轉變。 我相信,劇場裹所感受到的,是現實裹找不到的,而藉著劇裹所感受到的,可以豐富現實世界裹的生活。
25.12.07
12.12.07
始 渡
正式走進了「劇場」看最後一場戲,傳來耳邊是一些解構的單字。如果說程翔事件只是一個起點,《過.渡》不只解構了個別的事件,而是在解構一種思考的方法。
聽見程翔兩字,印象多半來自大眾媒體,接著就是網站,或是一些他本人的文章,當中總是帶點政治性炒作。從一片民族、愛國、自由呼聲之中,程翔本人也變成了一個「符號」,一個愛國的象徵,一個抗爭英雄的形象。誰想到,在接受這一切「正面形象」的同時,其實不知不覺埋沒了自身的一點思考方向,從事件中關心的問題,可以跟程翔的工作無關,而純粹關心一個人被囚禁在牢房裡的感受嗎?可以是對獄卒知道自己正在監視這樣一個人的想像嗎?可以關心一個女人失去丈夫的感受嗎?
不單是程翔這人物,這種通過各種媒體建立「形象」的技倆,屢見不鮮,自身也不知被麻醉的程度。夢,大概就可以創造一個容許任性狂放的空間,回應現實裡一些硬繃繃的事件,用心的話,找到一點「不一樣」、「非主流」、「奇形怪狀」的邏輯,或者可以抵抗著權力的藥水任意灌溉我們的腦袋。
想起彼岸的台灣,在政權交接之間,一片混亂,有人試圖用愛國的利刃割斷歷史圖騰,可是沒有歷史的土壤,不是「國」,而是一個「政府」,總有些人會奮力保護心目中的那個「國」。反觀我們這邊廂,講求的是「和諧」「平穩」,「對話」「溝通」只是按著本子辦事的表述,十年過渡,顯得過份的溫柔,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的意識清洗?經濟發展永遠凌駕於一切價值,心中的「國」不知去向,對於地方的感情,就只能擁抱一點廉價的「集體回憶」作為懷緬的理由。
拿著麥克風的人,眼光離不開手中那張「核心價值」,漠視四周大大小小的方格/價值正在不斷的建立和創造,稿子一旦唸完,環顧四周,找不到半點的熟悉,看不到前路,就只有站在椅子上,渾身耀眼庸俗的紅色,說起連自己的懷疑的「國」語。瘟疫過後,沒有臉的人沒有身體的黑衣人,用手電筒照亮身體的內部,丟開木頭車上的東西,亂置大大小小不同的立體方格,翻開裡面的泥土。
我想,大大小小的箱子,是時候要打開了,縱使空氣會頓時混濁得叫人窒息。
完場,又是一片解構之聲,大概真正的「過渡」,才剛開始。
20071213 曾可婷
聽見程翔兩字,印象多半來自大眾媒體,接著就是網站,或是一些他本人的文章,當中總是帶點政治性炒作。從一片民族、愛國、自由呼聲之中,程翔本人也變成了一個「符號」,一個愛國的象徵,一個抗爭英雄的形象。誰想到,在接受這一切「正面形象」的同時,其實不知不覺埋沒了自身的一點思考方向,從事件中關心的問題,可以跟程翔的工作無關,而純粹關心一個人被囚禁在牢房裡的感受嗎?可以是對獄卒知道自己正在監視這樣一個人的想像嗎?可以關心一個女人失去丈夫的感受嗎?
不單是程翔這人物,這種通過各種媒體建立「形象」的技倆,屢見不鮮,自身也不知被麻醉的程度。夢,大概就可以創造一個容許任性狂放的空間,回應現實裡一些硬繃繃的事件,用心的話,找到一點「不一樣」、「非主流」、「奇形怪狀」的邏輯,或者可以抵抗著權力的藥水任意灌溉我們的腦袋。
想起彼岸的台灣,在政權交接之間,一片混亂,有人試圖用愛國的利刃割斷歷史圖騰,可是沒有歷史的土壤,不是「國」,而是一個「政府」,總有些人會奮力保護心目中的那個「國」。反觀我們這邊廂,講求的是「和諧」「平穩」,「對話」「溝通」只是按著本子辦事的表述,十年過渡,顯得過份的溫柔,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的意識清洗?經濟發展永遠凌駕於一切價值,心中的「國」不知去向,對於地方的感情,就只能擁抱一點廉價的「集體回憶」作為懷緬的理由。
拿著麥克風的人,眼光離不開手中那張「核心價值」,漠視四周大大小小的方格/價值正在不斷的建立和創造,稿子一旦唸完,環顧四周,找不到半點的熟悉,看不到前路,就只有站在椅子上,渾身耀眼庸俗的紅色,說起連自己的懷疑的「國」語。瘟疫過後,沒有臉的人沒有身體的黑衣人,用手電筒照亮身體的內部,丟開木頭車上的東西,亂置大大小小不同的立體方格,翻開裡面的泥土。
我想,大大小小的箱子,是時候要打開了,縱使空氣會頓時混濁得叫人窒息。
完場,又是一片解構之聲,大概真正的「過渡」,才剛開始。
20071213 曾可婷
8.12.07
Subscribe to:
Posts (Atom)